三月的西安

        从烟台直飞西安也就两小时的光景。落地之后,走出机场,迎面而来的是灰蒙蒙的天空,朦胧之中已分不清是霾还是雾了,空气里有一点点的异样。坐上出租车,透过被细雨打湿的车窗,沿途的风景似曾相识,柏油路,红绿灯,车辆,人流。后视镜里的世界在飞快的向后逝去,一直到快要离开咸阳机场地界的时候,远远的就能望见公路尽头有一座古城墙拔地而起,横跨在机场高速公路之上,随手拿起手机拍下了此次西安之行的第一张照片:青灰色的城墙,墨绿色的城楼,泛黄的牌匾上落着四个方正小楷——“古都长安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和二师兄约在西安北站碰头。一年不见,不久之前刚动了手术、曾经油光满面的二师兄显得有些许的憔悴。想来他这一年来一个人在外地打拼,过的也并不容易。在火车站寒暄了一会,我两就直奔地铁站,坐上2号线地铁过了约莫半个点,再走出地铁站,就到城内了,抬头就能瞧见西安的标志性建筑-钟楼。

        以深灰色大砖砌成的正方形城墙为基座,三重楼、四层檐,塔身稳稳当当地立于城墙之上,好不气派。不知为何钟楼的建筑风格却让我联想起了北京的天坛。不同于天坛,只望一眼就让人产生无比渺小的感觉,而钟楼更显得庄严质朴。想到天坛是皇室用来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场所,而钟楼的职能却是给百姓鸣钟报时,难怪两者的建筑风格如此迥异。鼓楼和钟楼相隔不远,往西走几百米就到了。因为是周末,尽管天气闷热潮湿,城墙之下城楼之上都聚集了不少游客,人来人往,熙熙攘攘。有点遗憾的是,只见钟楼鼓楼,却无缘晨钟暮鼓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像济南的芙蓉街、厦门的曾厝垵,西安也有她专属的特色小吃街——回民街,离开鼓楼再往前走走,不远就到了。刚拐进回民街,就碰见昔日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,如今功成身退散去一身神通,化身为平凡百姓在街头与顽童逗乐嬉戏、和游客拍照合影,忙的不亦乐乎。站在街口顺着人潮往里望去,青石铺路的小巷,道路两旁是清一色的明清风格建筑,有杂货铺、有美食屋,店家门口的青竹小椅坐满了游客,圆木桌上摆满了玲琅满目的特色小吃,里里外外围得水泄不通,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也不为过吧。

        往里走,有泡馍、夹馍、凉皮、桂花糕、粉蒸肉、各种烤肉烤羊蹄......揭开锅盖冒出的腾腾热气,扑面而来的油泼辣子香,各种烟雾味道缠绕交织,整条回民街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西安风情。吃完桂花糕和羊肉串,我两又进了一家小吃店,各要了一碗泡馍,看到柜台上有罐装的冰峰汽水,据说这货和肉夹馍、面皮并称为老陕快餐三件套,只在西安及周边地区才喝得到哦。我毫不犹豫也给自己来了一罐,喝了一口,到嘴里就化成了一股淡淡的橘子味汽水。尽管之前在银川、秦皇岛都吃过泡馍,但是直到来到西安,才遇见泡馍的另一种吃法。在这需要食客自己动手把面饼掰碎后再让店家给做成泡馍。另外记得掰完的面碎块不能太大,否则店家就不给做了。两块巴掌大小、质感厚实的面饼,我和二师兄两足足掰了十分钟才掰完。就泡馍块不宜过大的问题,我回烟台后特意询问了之前在西安工作过的同事,他跟我解释了原因,一是因为泡馍过大的话不容易煮熟,影响口感;再者就是块大了不容易入味。可见,对于吃,西安人民是认真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吃饱喝足,我们又乘地铁来到了大雁塔。走进大雁塔广场,玄奘法师的铜像就立在广场前方。落日的余晖透过流云洒满整个铜像,熠熠生辉,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观驻足。铜像的身后,就是音乐喷泉了,不巧的是我们刚到,音乐喷泉正好结束了。顺着台阶拾级而上,前方的树梢挂满了新绿,而桃花已朵朵开,在清风的摇曳下轻颤不已。走累了,就倚靠在树底下的长椅上,透过树梢遥望远处的大雁塔。这座承载了玄奘法师毕生心血的宝塔,在岁月的洗礼下,历尽多少风雨沧桑,厚重的塔身早已留下了太多属于光阴的印记,但它依旧矗立于风中,俯瞰整座长安城,任凭风云变幻,斗转星移。此刻,脑海里有关西游的记忆碎片被打捞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恍惚间,梦回大唐。